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新闻中心 > 宅急送从一元钱到一个亿

新闻中心

宅急送从一元钱到一个亿

2013-09-16

 1994年1月18日,宅急送的车在中关村一带,司机沿途揽活,每当看到有人抱着电脑等大件他们就迎上前去,问是否要送到家或者单位。第一笔业..

 1994年1月18日,宅急送的车在中关村一带,司机沿途揽活,每当看到有人抱着电脑等大件他们就迎上前去,问是否要送到家或者单位。第一笔业务只有一元钱,一个路人要到亚运村,将货运车当成了中巴车,给了他们一元钱。




  2002年10月31日,在宅急送总公司的目视栏上,每日的营业收入跃然上边,10月8日9100万元、10月16日9425万元、10月18日9509万元、10月24日9770万元……10月31日1亿元,“我们过亿啦!”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电话在全国宅急送一千多个网络间响起,贺电雪片一样地向总公司飞来。它庄严地告诉世界:一个在七个人、三辆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快运公司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快运从此有了自己民族的强梁。


  这一切的取得离不开一个人的不懈努力,他一手创建了宅急送,并将它引导到现代物流企业的轨道上来,他就是宅急送总裁陈平先生。而他又是怎样走向成功的呢?创业的历程给人以无穷的启迪。


  陈平小档案


  陈平1959年出生于湖北天门县;1978年应征入伍;1984年就读于西安政治学院;1990年转业于中央工艺美院;同年东渡日本,学习日语;1992年任香港一洲集团日本分公司商务代理;1993年回国创立宅急送(北京双臣快运有限公司)。


  率先模仿就是成功


  有一个中国的企业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率先模仿。我不知道他是否认识陈平,但陈平的创业经历就是这句话的最好佐证。


  陈平与快运结缘始于1990年,那年他刚到日本,立马被满大街“宅急便”古怪的车型所吸引。后来得知这就是被日本人称为“飞腿”的快运公司的运输车。而后一次亲身经历更让陈平对快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有一次一个国内的朋友到东京拜访陈平,因为走得急,将给大阪亲戚的礼物忘在陈平那里。从大阪到东京一趟花钱又要花时间,而当时陈平一没时间,二没钱,于是想到了“飞腿”――“宅急便”。当时的“宅急便”实行24小时昼夜服务,东京到处都有连锁店。工作人员看陈平是个穷学生,特意告诉他,可以对方付款。这种灵活周到的服务实在让陈平感动。两天后,陈平接到了大阪打来的感谢电话。“宅急便”快捷的服务给陈平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宅急便”与陈平的缘分也由此开始。


  两年以后,陈平从富士国际语学院毕业,在香港一家经营食品的日本公司就职,负责健康食品的进口和推销。这些食品运到日本后,要分成若干箱,然后派送到许多商店。陈平一个人忙不过来时又找到了“宅急便”,一个电话或传真打过去,从分箱到派送,对方很快组织人员车辆,全部准时送达。


  1993年,陈平想回国发展,除了日元还能带回什么?他首先想到了“宅急便”。回国前半年,他托人从国内寄来北京市交通图,先熟悉北京的道路、车站、商店的位置,琢磨在哪里布点,一张地图被他用红笔、蓝笔勾勒得面目全非。


  1994年1月,陈平回到北京,成立宅急送北京双臣快运有限公司,当时只有一间狭小的办公室,七个人三辆车,在偌大的北京并不显彰。当时日本货运大王佐川急便捐赠亚运会几百辆运货车,车身上一个日本人身扛包裹甩步疾走的形象虽然吸引了不少行人的目光,但是这车是做什么用的,大多数北京人并不知道。很少有人将“佐川急便”的标识与“快运”联系起来,那时“快运”在京城人的脑中还没有很清晰的概念。更不用说宅急送了,但正因为如此,才有机遇与挑战。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